冬天来了,对我们来说带来了寒冷,但对于宝宝们来说这个时间可是宝宝冬季疾病易发的时间段。听到这些消息你们震惊了吗,现在这些冬季疾病就这么容易跑到宝宝身上吗?
突然为我们宝宝冬天的到来,小小的捏了一把汗,毕竟小儿腹泻、小儿感冒和小儿发热在冬季对于我们的宝宝来说可是不容藐视的,不过不要紧,有我们为大家保驾护航。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三例小儿冬季疾病的治疗和防护吧。
小儿腹泻的治疗
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维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
小儿腹泻的预防
合理喂养,注意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
小儿感冒治疗
病毒性上感者,应告诉病家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口服或静脉点滴。亦可试用潘生丁,3日为一疗程。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
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
咽痛可含服咽喉片(较大儿童)。
中成药亦有较好的效果。
小儿感冒的预防
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小儿发热的预防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发热小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或紧急处理:出现热性惊厥;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没有食欲、很少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突然出现以前从没有过的特殊表现;尿少,提示脱水,如婴儿每天尿湿尿布<3块,或大一些儿童8~12小时没有小便。
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瑞士综合征),一般不主张单用激素退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中医药降温 针灸,中药口服、外敷或灌肠,推拿。
人工冬眠疗法 是以药物(氯丙嗪和异丙嗪两种药物等量混合)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一种降温方法。人工冬眠具有强有力的中枢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能使机体沉睡、降温、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大小便通畅。
给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
小儿发热的预防
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流行期间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这些治疗与预防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实用的方式和建议。比如小儿感冒的治疗: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在这里我就有必要给各位妈妈们介绍一款英和医用冷敷贴的感冒贴;除了感冒贴还有小儿腹泻贴和小儿止咳贴等。有需要的宝妈们可以去购买一些,效果也是挺不错的。
最后祝各位宝宝和宝妈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都能得到温暖,远离疾病,身体健康。~~~